期刊简介

  《特别健康》杂志原由省卫生厅主管,已创办20多年,曾创下单期发行近20万份的辉煌。本刊主要介绍世界医学前沿进展状况,报道我国医学院校、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,介绍医学新理论,总结临床经验,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人类健康服务。

  《特别健康》本刊以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为读者群,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,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。
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
主办单位: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部门: 《特别健康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2095-6851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2-1852/R

邮发代号: 38-167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

出版地区 湖北

出版地区 湖北

订购价格 264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  • 主办单位: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国际刊号:2095-6851
  • 国内刊号:42-1852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特别健康杂志2014年第10期文章
  • 志愿者帮忙不添乱

   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,日本全国约有130万名志愿者参加救灾活动,这一年被称为日本“志愿者元年”(类似于中国的2008年).从这一年起,志愿者活动不再是一部分人的特殊活动,而成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的活动.日本的志愿者活动,也曾出现过很多问题.比如,给灾民的饮用水、食品等被志愿者使用,导致灾区物资不足.阪神大地震时,约70%志愿者是新手,他们不但与灾民出现感情摩擦,彼此还经常闹分歧,因此一......

    作者:蓝建中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缅因州的落叶

    “活组织检查,二号房.”手术室护士喊道.我是病理学家,负责分析人体活组织检查的结果.病人开刀之后,我的责任是把癌分类,评判严重程度,确定扩散范围.我戴上手套,取出从汉娜乳房肿瘤上切下的组织.她35岁,得了乳癌,医生把她左乳房长癌的部分切除,同时切下腋下的淋巴结,以判定肿瘤有没有扩散到乳房以外.......

    作者:艾琳·哈迪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美国十大孝顺标准

    提供情感支持.这是父母需要的帮助,他们希望孩子能知道自己的想法.应向父母询问他们是否遇到了来自任何人或事的困难和障碍.如果父母不慎做错事情,子女不应生气指责,而要安慰,让老人不必再担心;如果子女做错事情,要及时向老人道歉,避免他们生气.......

    作者:聂杰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智斗巴塞罗那小偷

    我们为巴塞罗那这个美丽的城市留了四天的游览时间,因而显得从容悠闲.白天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参观完了,晚上又到巴塞罗那热闹的商业街.很多入围在那里拍照,我们的照相器材是为这次环球旅行特意购的.老伴左边挎着摄像机,右边挎着带加长镜头的相机,在拍照的人群中很是显眼.我的身上斜挎着一个包,里边装了我们出来带的全部家当:护照、信用卡和现金.对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,我特别注意它们的安全,不仅斜挎在身,还用胳膊紧紧......

    作者:李心培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每朵莲都像你

    范我存是余光中的远房表妹,相恋多年后,他们欢欢喜喜结为夫妻.据说,在余光中的老家,院子里有棵枫树,树干上刻有三个英文字母:YLM.Y是余,L是love,M是咪咪.连起来,是“余光中爱咪咪”.“咪咪”是范我存的乳名.......

    作者:慕容莲生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班长替我点炮

    当铁道兵,在青藏高原长达四公里的关角山隧道里干了一年多,我竟然没有点过一次炮.班里其他人都点过了,点了一次又一次,就我一次也没点.每次轮到我点炮的时候,班长李生美就顶上去.开始的时候,班长对我并没有好脸色.我是全连唯一的一名城市兵,刚进隧道,干活很难“撤起来”,完全不合一名施工连战士的要求.可当他发现了我熄灯后的秘密,就对我和颜悦色、刮目相看了.......

    作者:陈大超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当年卖骨头

    说来也怪,我等早年间,闻鱼肉荤腥如同猫儿一般馋.晒烈日,出大汗,干苦力,一天三顿唯恐肚子填不饱,似乎很少听到或见到谁谁生什么怪病、恶病、大病的.如今,各种富贵病竞如影随形般缠上了国人,也难怪有人调侃道:人真是个犯贱的动物.每每想到这些,我就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少年时吃肉骨头、卖肉骨头的那些事.......

    作者:潘益飞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吃出来的锦绣前程

    宋代张齐贤出身寒微,家中贫困,人却生得牛高马大,会吃、能吃、怕没吃,常常叹息平生从没吃过一顿饱饭.县城里大户人家因还愿而设食施斋,他先吃了一顿不要掏银子的,然后看到人家屋外还悬挂着一块牛皮,便乘人不备,偷偷取下,一锅煮了,吃个精光.据说,这是他唯一一次吃饱肚子.......

    作者:晏建怀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瞎话篓子

    杨家泊镇杨姓居民不在少数,据说和杨家将还真有点关系,这里民风淳朴,人们善良、勤俭而不失幽默.安享晚年的老年朋友们喜欢聚在一起相互调侃、吹吹牛,或给年轻人讲一些或真或假的段子.我在那里工作期间,听过的一些段子就很有趣.有一个段子讲,杨老大是当年生产队上的车把式,曾经赶着马车走南闯北,有些见识,不过就是喜欢说瞎话,一肚子瞎话张嘴就来,于是人送外号“瞎话篓子”.要说这瞎话篓子,村上的人不但不讨厌他,甚至......

    作者:薄献忠 刊期: 2014- 10

  • 那年头编唱流行歌

    “上山下乡”时,我们刚十七八岁.由于生活单调,唱歌成了我们在劳动中忘记苦、农闲时间忘记愁的好法子.可那时,好歌却不多,有的又不能唱,大家就想着法改歌.那时的歌曲虽说不多,却特别流行.几个样板戏,若干首革命歌曲,人人都会来那么几句,可算得上是真正的流行歌曲.不像现在,叫的是“流行歌曲”,会唱的人反而不多.......

    作者:阎树平 刊期: 2014- 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