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  《特别健康》杂志原由省卫生厅主管,已创办20多年,曾创下单期发行近20万份的辉煌。本刊主要介绍世界医学前沿进展状况,报道我国医学院校、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,介绍医学新理论,总结临床经验,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人类健康服务。

  《特别健康》本刊以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为读者群,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,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。
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
主办单位: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部门: 《特别健康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2095-6851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2-1852/R

邮发代号: 38-167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

出版地区 湖北

出版地区 湖北

订购价格 264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  • 主办单位: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国际刊号:2095-6851
  • 国内刊号:42-1852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特别健康杂志2017年第6期文章
  • 一根棍解决“五十肩”

    利用一根棍子就可以解决“五十肩”.以下运动是物理治疗师设计的家居锻炼方法.1.双手握住长木棍的两端,保持患手肘关节伸直,健侧手推患侧手使之向外举起.......

    作者:徐小翔;周俊博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开心去锻炼

    我问过很多老人家锻炼是为了什么,大部分人说为了强身健体.这本身没有错,但我认为它还不够全面.强身健体是一个长远的目标,而在锻炼前先让自己的情绪高昂起来,锻炼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.否则,练也白练,徒费身体的气血.......

    作者:王新志;何世桢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颈椎保健小动作

    一位颈椎病患者来就诊,他说他之前已经看了好几个科室,骨伤科、神经内科、中医科等,膏药、中西药都用了不少,但头晕和脖子痛的情况却没有缓解.......

    作者:柴小姝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陈翰笙长寿之道

    经济学泰斗陈翰笙创造了108岁的高寿纪录.年过百岁时,他依然精神矍烁、红光满面.他有一首养生诗:“基本吃素,不忘走路,心情舒畅,劳逸适度.”陈翰笙每天坚持“三个一”:早上吃一个鸡蛋,晚上喝一杯牛奶,中间吃一个大苹果.......

    作者:陈卫卫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练武九十年

    李忠信1917年1月25日出生于山东一个农民家,后来在安徽蚌埠安下家.他已过期颐之年,能将一套套长短兵刃耍得有模有样,看上去也就六七十岁.说到长寿秘诀,他乐呵呵地说:“坚持练武,别的也没什么秘诀.”......

    作者:陈玲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让瘫痪的手复活

    19岁的美国小伙伊恩不幸意外撞坏脖子,第5颈椎处的脊髓受到严重损伤,导致瘫痪,失去手部运动能力.脊髓的神经损伤很难修复,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终身瘫痪.科学家们打破习惯思维,想方设法绕过脊髓传递神经信号.有不少实验室研发出让大脑直接对机械“发号施令”的脑机接口,通过植入芯片,瘫痪者能够用机械手给自己拿来一杯饮料;在实验室里,猴子还用“意念”开起轮椅.......

    作者:程超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春天吃生夏天吃长

    古人说“春生,夏长,秋收,冬藏”,不仅仅是指日月更替、岁月进化,也包括对“吃”的理解——春天吃生,夏天吃长,秋天吃收,冬天吃藏.春天吃生,就是吃生发,就是吃芽和苗,譬如春笋、香椿、苜蓿.春笋用不着说了,名气太大.有北京的郎官专门为了吃腌笃鲜,跑到杭州来谋职.来了,吃了,就不走了,美其名曰“笋党”.......

    作者:何鑫业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血象“暗示”

    血液科的女主任尽管一头秀发,却是一脸刻板.她言辞“标准”而矜持,有着绝对严谨的逻辑思维.依次坐到她跟前的患者,全都愁眉苦脸地说,我头昏,总是迷迷糊糊……我浑身没劲儿,懒得要命,啥也不想干……我觉得没意思,过去愿意上网,现在连电脑都不愿瞅一眼……我后背痛,腿痛,痛得睡不着觉……我牙痛,痛得直淌血……我肚子痛,大便颜色发黑……我在一旁越听越吃惊,这明明是脑外科、骨科、口腔科、消化科和神经内科的患者,怎......

    作者:邓刚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糖尿病的新地平线

    目前糖尿病虽然可以有效控制,但是无法完全治愈,科学家们还在不懈努力,在不久的将来,这些努力也许会如旭日东升,照亮糖尿病治疗的新地平线.偷梁换柱胰岛素药物通过注射器进入体内,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人体那样精确的调控水平.可不可以“偷梁换柱”,换一个功能完好的胰腺,去控制胰岛素的水平?早在1966年,医生们就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异体胰腺移植,将器官捐献者的胰腺成功移植到一位28岁的女性患者体内.手术后仅数小......

    作者:王立铭;王俊聪 刊期: 2017- 06

  • 亲历心梗八个教训

    做了这么久医学科普,我自认为对心梗这个人类头号杀手并不陌生.但真的与它真刀真枪怼起来,才发现自己几乎是一无所知.我爸和我不住一起.上周六上午10点,我爸来家里,说:“今天感觉腮帮子疼.”“你昨天吃肉吃多了,嚼得吧?”“人家说心梗就会腮帮子疼.”“你少吓唬人.”......

    作者:孙边姬 刊期: 2017- 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