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  《特别健康》杂志原由省卫生厅主管,已创办20多年,曾创下单期发行近20万份的辉煌。本刊主要介绍世界医学前沿进展状况,报道我国医学院校、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,介绍医学新理论,总结临床经验,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人类健康服务。

  《特别健康》本刊以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为读者群,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,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。
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
主办单位: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部门: 《特别健康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2095-6851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2-1852/R

邮发代号: 38-167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

出版地区 湖北

出版地区 湖北

订购价格 264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  • 主办单位: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国际刊号:2095-6851
  • 国内刊号:42-1852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特别健康杂志2014年第9期文章
  • 今天该怎样敬老

    我曾应邀参加一个单位的改革方案讨论会.涉及薪酬分配的时候,按照方案,那些退居二线、基本上不干活的老员工的收入,会比正在一线冲锋陷阵的青壮年员工多.这就引起了一些议论.眼看这一条要被质疑修改,我作为来宾、顾问,不得不发言了.我说:“一个家庭,年轻人养活老人是天经地义,而不管这个老人在家庭中有无贡献,甚或老人年轻的时候犯浑闯祸,给家庭造成重大损失,影响到家庭的正常延续发展,你都要养活这个老人.......

    作者:许石林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帮父母适应奇异世界

    地铁不再恐怖2013年5月底,我家附近沈阳地铁二号线开通了大半年,父母从没坐过.那时坐地铁还不能刷公交卡,我去自动售票机买票,纸币有点皱,塞进去又被吐出来.爸妈连声问:“怎么了?”我换了一张纸币放进去,到出票口接了两张票和找零,抬头一看,爸妈紧张地盯着我的手,脸上满是敬畏的神情.......

    作者:三秋树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寿面师傅

    淳安人到现在还有一个习俗,就是家中有老人做寿时,要预订几百斤寿面,开大灶一碗一碗下好,分派家中的小辈送给街坊邻里.过了两三年,可爱的老寿星还会很得意地说起,他过70岁或80岁生日时,场面如何盛大:“300斤寿面都是从仙居村童师傅那里订的呢.”......

    作者:明前茶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鳖精

    甲鱼在我老家就叫老鳖,没有其他叫法.在另外一些地方,老鳖被喊成水鱼、团鱼、王八、甲鱼,总之是一样的东西.老鳖不好弄,出太阳的时候,它们会三三两两在沙洲中间晒太阳,有一点动静就“扑通、扑通”跳到水里去,转眼就没影子了.老鳖喜欢吃猪肝,切一块猪肝,用一根针扎进去,在针的中间系上线,一拉针会横过来.把系好的猪肝扔在水里,附近有老鳖出没的水塘里都下了钩子.钩子放下去后,在边上做个记号.第二天早晨去收,这要......

    作者:高军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面条的王道

    人们对待美食和美女一样,既是非常主观的,又是完全可以取得共识的,但却很难制定标准,就像历史上曾有人给美制定了七种物理属性一样不靠谱.但是我又总觉得,面条的所谓高下,应该还是有一些标准可循的.比如,面条总是用来吃的吧,所以味道是王道.我曾在北方某城市看过一位面条大师傅的表演,他用一团面拉出了一万根细如发丝的面条,根根都能穿过针眼.表演非常惊艳,但出来的面条味道却并不如表演那么惊艳.......

    作者:孟非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齐如山细解厨艺

    民国文人齐如山有两个爱好:一个是捧梅兰芳,一个是吃好吃的.捧梅兰芳捧出了一个“梅博士”,吃好吃的让他收获了世间美味,并写出了《烹调述要》.齐如山是真正把“吃”琢磨透了的人.齐如山在老北京“吃”出了江湖地位.他和各大饭馆的大厨都熟悉,每当请人吃饭的时候,他都要提前很长时间到预订的饭店,为的是欣赏那些大厨的“范儿”,至今想来都令人神往.当然,他也因此发现了很多烹饪秘籍.......

    作者:林怀青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灯下看酒

    不能于灯下看美人,我便于灯下看酒.我轻易不敢靠近它们,我只是坐在灯影里,远远地打量它们的容颜.白酒晶莹剔透,不染一尘,它们从头到脚就这么素着,一副清白的处女模样.红酒显然已动了芳心,眼波触到它们,常会怦然一动,但它们的芳心从来都只为悦己者荡漾,悦己者不来时,它们便静默着,魅力中越发添了份端庄,令人只能远远叹赏,不忍近前亵玩.......

    作者:吴克成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食物的烙印

   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标志,食物就是标志之一.就像街口的小吃店,总有一些会成为路标的.把各个年代的流行食品排列一遍,就会发现,时代不同了,口味也在变化.食物是历史的烙印.在秦汉以前,食物与生产力有关.夏商之时,人们刚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出来,吃的大多是肉,养的少,猎的多.那时候农业不发达,种不出啥粮食.烹调方法也都以煮和烤为主,很少有油炸,那时候没有经济作物,拿什么搞食用油呢?......

    作者:老猫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夏日米茶香

    钟祥人酷爱米茶.刚一入夏,当地的大街小巷便出现一道奇观:一口口大炒锅一字摆开,升腾的火热的气焰,推送着淡淡的炒米清香,在这座小城里荡漾.米茶好吃米难炒,米炒得怎样,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.先将锅烧至八成热,大米(选粒大饱满的,无须淘洗)入锅后用文火慢慢地焙炒.米在锅里发出“咝咝”的声音,如同一支和着清风流水的曲子.当白白的米粒渐渐泛黄,米香开始向四周弥漫时,炒米的步骤就算完成了.......

    作者:钟正和 刊期: 2014- 09

  • 市声拾趣

    我也走过不少南北码头,听到过的小贩吆喝声,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.北平小贩的吆喝声,复杂而谐和,无论其是昼是夜、是寒是暑,都能给予听者深刻的印象.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,如“羊头肉”“肥卤鸡”之类,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,助字句之不足.至于字句多的,那份优美,就举不胜举,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.例如夏天卖冰酪的,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,歇着红木漆的担子,手扶了扁担,吆喝着:“冰激凌,雪花酪,桂花糖,搁得......

    作者:张恨水 刊期: 2014- 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