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  《特别健康》杂志原由省卫生厅主管,已创办20多年,曾创下单期发行近20万份的辉煌。本刊主要介绍世界医学前沿进展状况,报道我国医学院校、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,介绍医学新理论,总结临床经验,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人类健康服务。

  《特别健康》本刊以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为读者群,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,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。
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
主办单位: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部门: 《特别健康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2095-6851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2-1852/R

邮发代号: 38-167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

出版地区 湖北

出版地区 湖北

订购价格 264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  • 主办单位: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国际刊号:2095-6851
  • 国内刊号:42-1852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特别健康杂志2018年第8期文章
  • 河流之死

   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,要找到一尾斤把重的草鱼,已极为困难.母亲多年前牧鹅在河滩捡到一只毛蟹,这种往日多如牛毛的河蟹已不见踪影.而龟鳖之类,已不知所终.大堂哥在村边的“裂坑”(粤方言,小溪流之意)被一只红色甲鱼咬住脚趾的情形,已经是十七八年前的事.......

    作者:黄金明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健身减肥之源

    提问:健身减肥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?答:毅力.说得一点都没错,没有毅力,不可能实现对身体的改造.往后排才是训练方式和吃的补给,正如我说过的“三分练、七分吃”,这个吃,可不简简单单只是如何控制吃、该吃什么、怎么吃,还包括一些经常被忽略的隐形元素.这些元素对身体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,如果不予重视,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.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生命中遇贵人

    施享伍在大学本来就是学商科的,头脑聪明,很快就明白了银行的运作方式,回国后,施享伍先是说服自己家里,又说服施家大族,真的开办起银行.施家大族毕竟是大族,家底很丰厚,施享伍运用他从日本学到的银行知识,率先搞起民间金融业,很快就发了大财.......

    作者:元山里子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17岁花蕾如期绽放

    1961年,刚满19岁的我从宿迁到南京医科大学学习.学医,算是我儿时就定下的目标.因为父亲兄弟三人全是医生,生于医学世家的我,自小就耳濡目染.然而,父亲二十多岁的时候,不幸罹患肺结核,永远离开我们.自此,我下定决心要治好更多人的疾病,走上漫漫学医路.回顾大半生的从医生涯,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救治一个17岁女孩的经历.......

    作者:陈国玉;何雨田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二先生戒烟

    梁实秋和林语堂相似之处太多.梁林二位开始吸烟的时代,纸烟已渐渐统一“烟坛”.他们都留过洋,带些洋派,所以烟斗、雪茄都是领略过的.吸烟在那时尚属时尚,两人染上烟习不足为奇,既不算领风气之先,也不算对科学的蔑视.......

    作者:陈四益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袁世凯暴亡启示

    袁世凯死于1916年6月6日,是轰动一时的特大新闻.行伍出身的袁世凯,曾经有较好的身体素质,却以57岁壮年暴亡,一时引起多种猜测.重病难医参与诊治袁世凯的德国医生巴勒弟,目睹袁世凯死前的状态:“病人恶心、呕吐和腹泻,口中有氨味,齿龈也常发炎,口腔黏膜已经溃烂出血,且无法制止.患者嗜睡,抽搐,昏迷,腹胀痛,水肿,不能平卧,面部呈灰黄色.”德国医生的诊断是尿毒症.......

    作者:杨新民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高温里清凉事

    在过去没有空调,电扇也很少的年代,要度过炎炎夏天,实在难以想象.昔日高温度夏故事,在让人感受到清凉的同时,也体现出那个年代特有的温情.车间大冰块1979年,我在草场门一家拉丝厂上班.每年夏天高温期间,车间多台飞速运转的拉丝机所产生的高温,犹如一股股热浪频频袭来.......

    作者:于峰;余闻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油条长度要达标

    老南京50年前市场上公平交易的往事,以及对不法商贩的打击行动,虽然涉及的都是身边小买卖,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.烧饼油条要达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南京市民的消费水平还很低,市场上没什么贵重的家用电器可卖,就是有,大家手头也没钱买.人们的生活消费,主要集中在吃、喝、穿、用等小商品的买卖上.......

    作者:谢如璧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飞翔的白衣天使梦

    1972年的一天,校长通知拥有非农业户口的应届高中毕业生,去领一份表格.我拿到一看,竟是一份招工登记表.里面有三个选项:医生、教师、会计.我不必插队落户,可以直接参加工作.当时,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.一阵欢呼雀跃之后,镇定下来,认真考虑自己的选择.我喜欢做什么工作呢?......

    作者:王亚平 刊期: 2018- 08

  • 添筷不添菜

    俺家乡有句俗话:“添筷不添菜.”就是说,开饭的时候,有客人来访也好,来蹭饭也罢,统统高高兴兴热情招呼,统一地安排各位就近入座.坐好,起身给各位添双筷子,就尽了地主之谊,算是把客人的肚子给招呼好了.......

    作者:罗海 刊期: 2018- 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