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  《特别健康》杂志原由省卫生厅主管,已创办20多年,曾创下单期发行近20万份的辉煌。本刊主要介绍世界医学前沿进展状况,报道我国医学院校、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,介绍医学新理论,总结临床经验,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人类健康服务。

  《特别健康》本刊以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为读者群,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,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。
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
主办单位: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部门: 《特别健康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2095-6851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2-1852/R

邮发代号: 38-167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

出版地区 湖北

出版地区 湖北

订购价格 264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  • 主办单位: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国际刊号:2095-6851
  • 国内刊号:42-1852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特别健康杂志2015年第3期文章
  • 天气预报趣谈

    天气与人息息相关.周瑜借一场东风打败了曹操,拿破仑因一场雨兵败滑铁卢.依靠天气生活的是农民,须臾不可离开.但是,“天有不测风云”,天气预报也只是近年才兴起的一门科学,多少年来,农民都是凭经验来判断阴晴.......

    作者:尧山壁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书的长征

    1970年秋,我被派到延(安)宜(川)公路上做工修路时,向涛河君借到一部《第三帝国的兴亡》,我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.我一边读一边做笔记.这部书的篇幅奇长,仅上卷就有八百多页.我每天一下工就读,一读就读到半夜三更,临离开石皮村时还是没能读完.我只好硬着头皮向涛河君说明:想带回下熟畔村去读.涛河君沉吟半晌方才答应,他叮嘱说,书主一个月后会亲自去取.......

    作者:王晓建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好吃的东西给谁

    亲戚送我一只乌骨鸡,特意交代:“是真正的乌鸡,宠物圈里说起来,就是血统纯正,而且是散养吃杂食长大的.”他的意思我明白,所有中医食补意义上的乌鸡营养,以及散养草鸡意义上的美妙味觉,都可以从这只鸡身上得到.接过这只羽毛洁白、头冠与爪子青乌、体型极其漂亮的乌鸡时,我随口说,太好了,正好要去见一位朋友,这下有合适的礼了.亲戚连忙说:“哪能送人啊,好东西要留着自己吃.”这已经是我一个月里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话了......

    作者:张晓春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不靠谱的清华园日记

    1.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——妈的,这些混蛋教授,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,还整天考,不是你考,就是我考,考他娘的什么东西?2.今天听梁兴义说,颐和园淹死一个燕大学生.他本在昆明湖游泳,但是给水草绊住了脚,于是着了慌,满嘴里大喊“help”,中国普通人哪懂英文,以为他说着鬼子话玩,岂知就真的淹死了.燕大劣根性,叫你说英文.......

    作者:季羡林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镜头里一闪而过的老父亲

    1984年至1986年,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,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.在北影院内,甚至范围缩小到我当年居住的19号楼内,这是司空见惯的事.74岁的演员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,毫无疑问地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.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,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,总体银白,谁见了谁都对我说:“梁晓声,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!”父亲生前极爱惜他的胡子,兜里常揣着一柄木质小梳,闲来无事,就梳理.......

    作者:梁晓声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偷听敌台

    在那个年代,听敌台是犯法的,我就亲眼见过公安人员将听敌台者铐进监狱了.这从反面告诉我,听敌台一定是相当有趣、相当刺激啊.可惜我没有收音机.1973年,我哥上了大学,成为我们方家第一个大学生,尽管是“工农兵学员”.他放暑假时,带回一个收音机.我可高兴坏了,一天到晚不离开收音机.我哥走时,就把收音机留给我.......

    作者:方英文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相亲借“大件”

    当年,老爷爷临退休时,跟厂长套近乎,完成了一桩心愿,让在老家教书的二叔顶了职,进厂做学徒.而且,他还极具前瞻性地挤出一间14平方米的平房,供二叔结婚做新房.二叔腿有残疾.那年头,城里的姑娘找对象先对男方目测,再拐弯抹角地考察家底,有没有基本的“大件”.......

    作者:刘冰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记忆里的柴火

    穷困的日子里,粮食和柴火像一对孪生兄弟,庄稼人挨饿的同时,往往还有缺少柴火的烦恼.无米下炊时,村人会向亲眷朋友赊借度日,不觉得寒碜;但缺柴火,农人不好意思张口向他家借用,没了柴火便是失面子,便是懒惰的表现.农人为获得柴火,煞费苦心.......

    作者:王才兴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我写《癌症不等于死亡》

    二十多年前,我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叫《癌症不等于死亡》.现在“癌症不等于死亡”已经是共识了,可那个时候这样说,就等于挨骂,不懂医学居然敢这样说.当时,我因为患心脏病住院,并很快出院.我出院没多久,紧接着就出现大量无痛血尿,又重新住院,进入了癌症病区,成了癌症的“嫌疑犯”.那个时候,人们认为癌症就是死亡.十个癌症九个埋,一个没死不是癌.我是“嫌疑犯”,似乎离死亡不远了.......

    作者:柯岩;《中华医药》栏目组 刊期: 2015- 03

  • 这个学生不可信

    莎莉18岁高中毕业后就嫁给了安迪,两人退休后回到了他们读高中时的学校附近居住.今天是他们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,两人回到他们的母校,找到了那张见证他们爱情的书桌.书桌上有安迪刻的字:莎莉,我爱你!时隔60年了,这几个字仍然清晰可见.......

    作者:庞启帆 刊期: 2015- 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