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  《特别健康》杂志原由省卫生厅主管,已创办20多年,曾创下单期发行近20万份的辉煌。本刊主要介绍世界医学前沿进展状况,报道我国医学院校、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,介绍医学新理论,总结临床经验,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人类健康服务。

  《特别健康》本刊以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为读者群,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,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。
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
主办单位: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部门: 《特别健康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2095-6851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2-1852/R

邮发代号: 38-167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

出版地区 湖北

出版地区 湖北

订购价格 264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  • 主办单位: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国际刊号:2095-6851
  • 国内刊号:42-1852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特别健康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
  • 给联合国贡献铃铛

    我到联合国工作没多久就发现,在安理会,各国大使都是大腕,有架子,开会常迟到,用中国老师评价一些学生的话说就是“自由散漫”.经常是开会时间已经到了,有的大使还在走廊里聊天.这个时候,安理会主席就用木锤子敲桌子,提醒大家开会了.......

    作者:李肇星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当年谈恋爱叫奢侈

    许多人从电影中、歌曲中看到或听到过那个时代有关“小芳”的故事,但实际生活也许并没那么浪漫,“小芳”只是部分地区的个别现象.也许是太贫困的原因,在延安时,山沟沟里的许多男子都打了一辈子的光棍,能找到对象并娶媳妇的大多是家境较好的.沟里的姑娘则只要有可能就会嫁到一个沟外的好地方、好人家中.......

    作者:任志强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我为右派摘帽子

    1977年年底,我由甘肃兰州调到河北石家庄省银行工作.我一直做会计,厌倦了斗来斗去的政治,还想搞老本行.政治处却把我截留了,让我参加清理“文革”中的遗留问题.各单位都成立相应的办公室,有的干脆叫“摘帽办”,我又到“摘帽办”为“右派”摘帽子.......

    作者:刘曰建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好一束美丽豆芽花

    至今,我依然记得五十年前流传在青藏高原军营里的一句顺口溜:“高原缺乏青菜,豆腐豆芽挂帅.”今天的人们听来会觉得奇怪,甚至认为有几分幽默,可是有谁知道,当年这顺口溜里掺杂着我们太多的酸楚和无奈.......

    作者:王宗仁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我的无言母亲

    1949年以后,父亲一人到了海峡那一边,把母亲和年龄小的三个子女一起留在南京武夷路22号那栋空空洞洞的大楼房里.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后,一夜之间,母亲由一位受人尊敬的夫人变成了反动官僚的家属,成了人人都以怀疑甚至敌视的眼光望着的“不可接触的人”.这是历史巨变必然带来的个人命运和地位的变化.......

    作者:钱理群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六个馒头牵手爱情

    那是20世纪40年代,长期的战火,让许多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,许多人背井离乡.他就是其中一个.那时,他才16岁,父母在做完馒头后,就被突如其来的炮弹炸死了.他身上除了父母留下的十个馒头外,别无他物.......

    作者:王国民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35年前的春运经历

    我曾经在江西工作27年,我们上车的车站是福建的光泽站,不是始发站,都是路过车,每年回家探亲的历程真可谓曲折婉转、有惊无险.1979年春节是以“过革命化春节”为名多年后第一次重新过传统意义上的春节,全国掀起了回家探亲的高潮.......

    作者:柏万青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大毒草变身护书符

    在我的同队插友中,张某好诗词,带来了《唐诗三百首》;贺某想当画家,带来了石涛、林凤眠、关山月以及米开朗基罗的画册;我是造反习气未脱,带来了《联共(布)党史》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》一类,大家互通有无,交换着看.不要多久,交换范围又扩大到其他队,一直交换到很多书没有封皮和脱页散线的地步.......

    作者:韩少功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那年头抓作风问题

    上世纪70年代初,我在部队,我们的文化干事因为长得黑,大家都叫他杜黑子.杜黑子能干,那个时候的文化干事,实际上是部队一切大型活动的组织者.部队的每一项集会井井有条,繁复有序,和杜干事的调度当然分不开.人们调笑他是“吹拉弹唱,打球照相;迎来送往,布置会场;首长讲话,带头鼓掌”.......

    作者:刘瑞琳 刊期: 2014- 04

  •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

    二十七八年之前,我16岁,读了高中.学校在离我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,一道河边,我们每天一大早起床出村,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,朝学校奔去,中午在学校吃饭,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.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.......

    作者:阎连科 刊期: 2014- 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