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  《特别健康》杂志原由省卫生厅主管,已创办20多年,曾创下单期发行近20万份的辉煌。本刊主要介绍世界医学前沿进展状况,报道我国医学院校、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,介绍医学新理论,总结临床经验,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人类健康服务。

  《特别健康》本刊以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为读者群,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,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。
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
主办单位: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部门: 《特别健康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2095-6851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42-1852/R

邮发代号: 38-167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

出版地区 湖北

出版地区 湖北

订购价格 264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特别健康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湖北日报传媒集团
  • 主办单位: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国际刊号:2095-6851
  • 国内刊号:42-1852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特别健康杂志2014年第12期文章
  • 甜茶和咸茶

    日前,因事去深圳,在一家四川饭店就餐,所用的茶相当别致.那是一种盖碗茶.服务员手提细口大壶,细口足有两尺长,打开碗盖,弧形的水柱急注碗中,碗中褐色的茶叶和白色的糖随着沸水直转.不用尝,我知道那茶是甜的.甜味的茶早年我曾尝过.那是在抗日战争年代,在重庆北温泉,走十里山路登上缙云山,山上庙里的和尚会奉茶待客,那茶就是有名的甜茶.甜茶不靠加糖或别的什么甜的东西才呈甜味,茶叶本身就是甜的,是缙云山有名的特......

    作者:中原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回锅肉

    四川曾经搞过一次川莱的评选,评出了传统川菜受大众欢迎的十二道莱肴.结果,回锅肉高居榜首.我曾经遇到一个老人,他的厨艺得过大师傅指点.这个老人讲,做回锅肉,关键在“精细”二字,越简单的,就越要用心:一是选肉要精.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,后腿二刀,肥四瘦六宽三指.太肥则腻,太瘦则焦,太宽太窄难成型.......

    作者:石光华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孕期开胃菜

    我怀孕初期胃口不好,所幸家有老妈,施出一招,让食欲恹恹的我胃口大开.这妙方其实很家常,据妈妈说已经传了四代.早在上世纪20年代,奶奶的母亲怀孕时,那时候填饱肚子实属不易,对于孕妇是没有什么特殊优待的.为了尽可能让妻子吃得好一点,奶奶的父亲把干地瓜秧切碎,用石磨把黄豆磨碎,两样食材一起翻炒,吃起来居然很香.奶奶的母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补充了蛋白质,养育了六个儿女.......

    作者:李晓楠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小吃攀富贵

    几乎每个风味小吃,都有段传奇的来历.比如说锅盔吧,传说这种干面饼的发明者居然是诸葛亮.当年诸葛亮刚出山,与曹军鏖战于博望坡,军中有粮,但是没水.关羽说,这仗没法打了.诸葛亮说,别介,我有辙.你弄一点水来,把面和成硬块,烤吧,熟了就能吃.关羽试了试,别说,不仅能吃,味道还不错.因其形状像头盔,所以起名“博望锅盔”.......

    作者:老猫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餐桌上的领袖

    英文有一句谚语,大意是“人如其食”.有时我们看看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喜欢吃些什么,会有一些有趣的启示.毛泽东嗜好吃辣,每餐都无辣不欢,就是小小几颗辣椒,已经足够让他吃掉一大碗饭.他的名言是:“能吃辣的人革命性较强.”“辣”与“革命”一样,都洋溢着一种火热澎湃的能量.......

    作者:蔡子强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百依百顺卷心菜

    星期天,买菜回家,儿子见我从小推车里一连拿出三棵卷心菜,撇了一下嘴:“老妈,你也太没想象力了吧,一下子买那么多卷心莱干吗?”我笑着回敬道:“你才没想象力呢,三棵卷心菜起码能吃出六种口味呢.”三棵卷心菜一天两吃,不会重样.第一天,天下尽知的罗宋汤和手撕包菜.手撕包菜够味在于用花椒和辣椒炝锅,又有好酱油提味,香辣鲜脆,令人食指大动.......

    作者:张健桐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二娘卤味

    “二娘卤味”,既不是商标,也不是店招,是侄女吃了她二伯母、我妻烹制的卤味后的赞誉.妻是安徽人,皖北地区的家庭主妇几乎人人都会做卤味.皖北人善做卤味,与当地农耕民俗分不开.百姓一年到头看重的是“过大年”,过大年便要“喝春酒”,也就是春节期间相互办席邀客.过去春节里办席又不能随时买到新鲜荤腥,还没有冰箱可储存,做卤味就成了解决办席菜肴的好办法.进入腊月,家家户户开始腌菜(荤菜).......

    作者:姚志康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正宗的味道

    如今在大城市,几乎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风味莱肴,但是人们还是会孜孜不倦地追求当地的“正宗味道”.在东北吃狍子肉时,连“狍子”这东西都是第一次听说.切碎的肉末做成肉丸子,乍一看与猪肉丸无异,吃起来却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味道,反正是再也不想吃第二口.......

    作者:指纹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黄瓜迟暮

    入秋后,每每在菜摊上与成堆的老黄瓜相遇,总让我想起“美人迟暮”一词.黄瓜迟暮,与美人的尾声竞惊人相似.这时的它们不再青翠光鲜,变得通体暗黄,裂纹横生,沦为名副其实的“黄脸婆”.不同的是,迟暮的美人,到头来总免不了要与浓得化不开的悲凉与幽怨相伴,而迟暮的黄瓜就淡定多了,似乎没时间感伤,它们要争分夺秒地把“余热”全都发挥出来,在这世间,留下一抹温暖.......

    作者:姚利香 刊期: 2014- 12

  • 吃货何必为难吃货

    尽管食材上已经实现了“大一统”,但在“五味”的偏好上,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,各地却始终保持着参差多态.四川人嗜辣,因其地处盆地、潮湿多雾,一年四季少见太阳,因而有“蜀犬吠日”之说.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,若难以排出汗液,容易感到烦闷不安,时间久了,还易患风湿寒邪、脾胃虚弱等病症,故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、养胃健脾,对健康有利.......

    作者:秦筱 刊期: 2014- 12